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,在2008年由中本聪发明,于2009年1月3日正式发行。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货币,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。这使得比特币成为一种新型的、具有极高流通性的金融工具,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数字货币之一。
由于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,它不依赖于任何中央机构或者金融机构来确保它的流通性和价值,因此它不需要使用传统的能源来进行交易。而是依靠点对点的网络来完成交易,这就意味着它只需要使用少量的能源来进行交易。
然而,尽管比特币在能源方面有所优势,但该数字货币仍然需要大量能源来保证它的流通性和价值。这是因为在保证数字货币流通性和价值方面,必须要通过大量的“矿工”来实现。而“矿工”则是利用大量的电力来运行其专门的计算机来实现数字货币交易。
根据一些分析人士估计,从2009年到2018年7月,全球的比特币交易所共耗电量大约在7.7万GWh左右。考虑到相关能耗量,我们可以估计出在过去9年中,全球的比特币交易所会耗电量大约在11.6万GWh左右。
根据一些分析人士估计,如果将上述11.6万GWh电力量都由化石能源生产而成(如天然气、原油、煤气、核能、风能、太阳能和水力发电)(如天然气、原油、煤气、核能、风能、太阳能和水力发电),则会产生大量的CO2,这意味着从2009年到2018年7月之间,比特币相关的CO2排放量会高达3.67万吨。这意味着,比特币在过去9年间,其CO2排放量占当时全球CO2排放总量的0.16%。
尽管数字看上去不是很惊人,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,随着人们对数字货币日益浓厚的关注,比特币相关CO2的总体影响也将随之增加。因此,如何减少CO2的影响,加快数字货币行业对可再生能源依赖度,是当前数字货币行业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努力来应对的问题之一。